渥堆技術是於1973年,昆明茶廠採取渥堆速成發酵的辦法來達到上述品質形成的目的。渥堆的原理是通過濕熱作用,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,轉化茶葉內含物質,減除苦澀味,使滋味變醇,消除青臭氣,發展特殊香氣。自此以後人們開始把經過渥堆技術發酵過後的普洱茶稱為熟茶。經過自然發酵多年的新茶稱為老茶,而沒有經過任何發酵的新茶稱為生茶。
在@普洱世家讀到有篇有趣的文章 -- 古人就沒熟茶喝,與大家分享!
長久以來,不少人都認為清代達官貴人喝的都是生茶,因為清代沒有發酵技術的存在。但是,在閱讀過大量文獻之後,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,清朝的皇族所喝的普洱茶絕大部分是經過多年發酵的老茶。
在清《思茅志稿》有這樣的記載:“府衙轄地革登山有一棵茶王樹,比其他的茶樹都要高大。當地人要採摘茶葉時,先準備酒禮祭拜。書中還說茶葉產自六處茶山,茶味因土壤的特性有所不同,生長在紅土或者土中混雜著碎石的茶葉味道最好,有消食散寒解毒的功效。”這裏請注意最後一句,“消食散寒解毒”這六個字,消食、解毒這是無論生茶熟茶都具有的特性,唯獨一個散寒這顯然是針對經過多年陳化的老茶來說的。就生茶而言,不要說味道濃厚的老班章,就連香高水柔的易武寒性都比較大。作為熟悉藥理的古人,自然不會睜著眼說瞎話。
當然這還不足以證明過去古人喝的都是老茶,那麼我們還可以參考一下故宮的倉庫記錄。在清代一直都有“夏喝龍井冬喝普洱”的說法,西湖龍井與普洱茶都在貢茶之列。那麼,這2款茶葉在皇家的倉庫裏必然有大量的庫存。在1950年的時候國家文物局曾經對故宮的倉庫進行過一次整理,在茶葉類裏面發現了大量封裝好的普洱茶,而西湖龍井卻難覓其蹤。如果說當時清朝的皇族喝普洱茶如西湖龍井那樣只喝當年的新茶,在倉庫中存放多年的老茶早被管事的太監當垃圾一樣丟棄。所以這也就一個可能:當時清朝貴族喝的大部分普洱茶都是陳化多年的老茶,而當年進貢的新茶不過是擺進倉庫等陳化罷了。
【文:天火】
文章轉載自:@普洱世家
留言列表